close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2015婚後第一個農曆年,從某位女性親戚口中聽到這句我一輩子也不會忘記的一句話。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相信每個家庭都會碰上,今年2017回到娘家,仍舊聽到親戚之不可思議語錄的加強錄音版。幸好我結婚了,脫離了她們的婆媳以及妯娌紛爭。

 

長久以來,父親家族就是兩家在南部、一家在北部,小時候其實很羨慕住在北部的他們,只需要過年回家兩天就能受到超高級的對待及呵護。小時候的我認為,那是因為我們家只有兩姊妹,沒有男生,因此我爸對待親戚兒子像是對待自己兒子般的好,諸如像是去好樂迪唱歌對於小小年紀的我們那是很奢侈又要偷偷去的一件事,我爸不但會請客還能主動邀請。只要北部親戚回來南部,除夕及初一的世界一切都以北部親戚家為主,唯命是從。清明掃墓也是我們家要去負責拔草、曬太陽、祭祖,他們不須回來,因為他們住的好遙遠、要念書、讀好大學。小時候的我都覺得,住得遠的好好喔~不過我們也是很期待過年跟他們一起玩牌、聊天的,畢竟一年才見個那麼幾天,而且,他們的學歷也著實讓家人驕傲,這是無庸置疑。到現在,我仍舊會跟我先生說,我非常認同親戚在教育的付出以及對待孩子的互動、給予孩子最大的支持與鼓勵,是非常令人值得學習的。

 

因為,相較於對小孩子教育的期望,我不會忘記我爸在我國中時對我說「女生不用太會念書,夠用可以找工作就好」,當時的我內心只覺得是認為我的努力不構的激將法嗎?所以我更認真想考到理想的學校。考大學的時候,我爸就說「我的努力程度跟實力,可以讀間私立大學就差不多」,老實說,我現在自己有小孩了還是不懂為何我的爸爸會跟我講這些話,不過我還是一路念完研究所、也好好的努力工作、結婚生子,按著我的人生計畫一步一步實現人生藍圖。但仍舊想不透為何我爸不能像北部親戚一樣,給予小孩在讀書及人生的這條路上給予指引、鼓勵與支持。

 

我爸,是一位以爸媽為人生中心的父親。

 

阿公在世的最後那幾天,是我爸在醫院陪他走完最後一程。接著,阿嬤的照顧責任,則是落到同樣是住在南部的我爸及另外一位親戚照顧。老實說,對於照顧父母這件事情,我從來都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沒有甚麼需要多說,有一天我也會老、我父母也會老,只是現在的我們很幸運他們都還算健康、也很年輕尚不需要我們照顧,反而是我們年輕人還受他們的照顧比較多。我也都認為,照顧父母是小孩應盡的責任,不論是出錢、出力或是出時間陪伴,在這三者之中,若要去計較甚麼也就多餘了,因為他們是你的父母,是責任也是負擔。

 

但是對於另一半而言,那可就差遠了。

 

對另一半而言,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父母,媳婦或女婿如果不是甘願付出、善意對待,那照顧長輩的事則會斤斤計較的連一毛錢也會數上,你說,這時候可憐的是誰? 還不就那夾在中間父母的孩子。而那孩子,不就是你的另一半嗎?何苦讓他這麼辛苦、做人兩難、勞心傷神的坐立難安。

 

但,除此之外,老人家自己也該爭氣點,小孩對你好並不是應該,他們年輕人也有自己的生活要過,有自己的事業要衝,有小孩要養要照顧,有另一半要呵護,他們並不是應該把全部的時間拿來奉獻給你,凡事都要適可而止、心存善念、滿懷感激。

 

今年2017的年假,大部分時間都在家,除了陪小孩不然就是陪阿嬤。其實我最想陪的人是我的外公和外婆。這部分我必須要老實說,同樣是長輩,我外公外婆雖然養出的小孩各個都很有自己的主見,雖然大家聚在一起吵吵鬧鬧,但是孫子孫女都很愛待在外公外婆家,那是一種自發性的就是想要回去陪他們、帶他們去出外走走的心情;但去阿嬤家的話,就是一種要把list做完打個勾才能結束這工作的感受。我想這最大的差別就是,『外公外婆是把重心放在對待孩子和孫子上面,而阿嬤則是要孩子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所造成的結果吧。

 

所以今年,當我和我先生及小孩陪著我爸,帶著阿嬤出遊了一天、在家陪她整個半天,大年初三我爸還選擇陪阿嬤過年不回家,如此付出的我們卻換來我爸一句「你都只顧你自己的小孩、你媽呢,只想到自己的孩子,怎麼這麼自私!!」,老天爺啊,我媽不就是你老婆,呵護她是老公的責任,怎麼我必須要受這種令人無奈地謾罵?如果可以,我也像妹妹一樣大年初三就北上回台北逍遙就能置身事外,甚麼事情都不用管了嗎? 我感受到了我爸似乎延續阿嬤的基因,也許在老的時候也會要求我們把重心放在他身上,這件事令人害怕。北部的親戚則是延續了阿公的基因,把人生的重心放在孩子的教育上,所以他們的家庭教育是以孩子為重,小孩對於父母非常的尊重也非常仰賴父母的支持。

 

今年的過年,我這個「嫁出去的女兒」用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家庭教育及老人生活。

 

我想,孝順這件事情,照顧父母天經地義,但若需要孩子用愚孝的方式照顧父母,那就是過分了。所以我自己老的時候一定要存點錢,能夠負擔養老院及塔位的存款,並能夠偶爾給孩子、孫子一點快樂的零用錢,因為我知道,照顧老了的我們並不是孩子應該做,而是她們真心甘願為我們付出,我們自然也需要給予回饋。

 

家庭教育,我仍會尊崇把重心放在孩子的教育與家庭責任上,這就是我的天性,我希望我及我的先生能夠做到能稍微指引她們人生的道路。也許未來世界變的我們已經無法了解或判斷,但至少能夠和孩子們一起討論、給予支持和鼓勵,我希望我們身為父母唯一能做的,就是讓孩子覺得「想到家就覺得溫暖」,不論是否未來孩子與父母的距離是否遙遠,即便在地球的另一邊,她們也能隨時安心地打電話跟我們聊聊天、抒發心情也不覺得有壓力。希望我們能做到「家是她們的港口、父母是她們的後盾,快樂一起分享,若傷了就回家療養,休息夠了準備好再出發,因為我們深愛著她們。」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umpobasan 的頭像
    jumpobasan

    翻滾吧歐巴桑

    jumpoba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