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請來了教育界蒙特梭利鼎鼎有名的大樹叔叔來演講,主要在講述依照幼兒特質的教養方式及父母對應方法。
老實說,在聽講座之前,歐巴桑是完全井底之蛙不知道他是誰,只是抱著來去聽聽看的心態聽完一場講座,
沒想到這一小時,老師用邊講述邊討論的方式,不只內容深得我心,因材施教給予不同方式才是正中歐巴桑的紅心阿。
以下是講座前講師提供的評估表:
幼兒特質人格分析
A型人格是屬於淡定哥、淡定姊
B型人格是屬於暴衝型
C型人格是屬於小心謹慎型
D型人格是屬於里長伯型
E型人格是屬於高敏感型
上課前歐巴桑就把這份表格勾勾勾選好了,算一算是D型。
不過除了D型之外,A~E的特質裡面,咪咪大多平均分配個幾項。
大樹叔叔的教育方式及重點大概就是幾項,歐巴桑把他用自己的方式列下來
1. 教養,沒有一定的方式,只有不同的方法去處理,父母不要雙頭馬車,小孩會無所適從
2. 同理心, 用同理心去思考小孩的需求,讓他們知道你感同身受,不適要強迫他接受,而是用心傾聽、認真對待
3. 立即給予回應, 當小孩希望引起你注意的時候,立即給他回應,否則小孩的小腦袋無時無刻都在思考要用甚麼更激烈的方式吸引你
4. 不要在小孩哭的時候跟他們說道理
5. 處理小孩的情緒,小孩鬧情緒時順著他,但不是放任
6. 希望能改變他的行為習慣,是要一步一步引導,不是一次到位
7. 讓孩子學會負責任
8. 爸媽要練習說可以, 練習以「可以」的說法代替「不可以」的講法
9. 安全最重要, 安全是第一要件,也能淺移默化引導,如果要做危險的事情要有大人在或詢問大人
其實這場講座我聽完,感覺滿滿認同,其實大樹叔叔在講述的,不只是小孩的教養,也是人的心理。
後來在對大樹叔叔做進一步了解後才知道,原來我喜歡的教育方式是蒙特梭利,我希望小孩能學會負責任和獨立。
關於哭的情緒面對
從咪咪出生後,我不在意我之前看的親密育兒或百歲醫師是否一定要遵從,我只想用自己的方式教育咪咪。
咪咪哭了,我選擇會先去擁抱她或出聲告訴她我在哪裡,先讓她安心,隨後檢查她是否有生理上的需求:換尿布?肚子餓?不舒服?會冷會熱?
如果我要離開她去做別的事情,我也會事先告訴她:媽媽現在要去XXX,等我一下喔;或是問她:要不要陪我呢?
歐巴桑的親戚有時候看到她哭就會說:這小孩怎麼這麼愛哭,不要哭、停、哭甚麼哭;
不然就是說:就讓她哭阿,哭累了就會停了,不要一哭就抱會寵壞啦。
其實關於這點我有部分是不認同,兩歲前的小孩會哭,不外乎是不開心、不舒服或有其他情緒,哭是她唯一能表達的方式;而兩歲後的小孩有時候是假哭那則另當別論。
所以面對兩歲前的小孩,我都覺得應該要立即給予回應。兩歲後的話則視情況反應。
負責任
大樹叔叔有一點講得很好,讓小孩學會負責任很重要,小孩負責任才不會寵他到任性、為所欲為。
你覺得她該學會甚麼?
從咪咪滿一歲過後,我常會和歐吉桑說,咪咪學習上我並不擔心,我擔心的是我沒有教會他足夠的方式去適應學校生活,我希望她能學會保護自己、表達自己。
你的小孩是屬於哪一型呢?
有興趣的人,歡迎去加入粉絲團~~FB: 「大樹到府育兒諮詢」